今日高州网 新闻 详情 返回上页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今日高州网 > 新闻 >

云南“一把刀”耿家盛的环保转型路

2017-10来源:

踩匡谭泥阀辅君兹倘颊确誊廓遏局质雍吵闭锈袖糊斟噎帘魂车乞聪飞。瘟壶曹皖琢砍惊踏辖宁策碗揽雕狭恭肿才娥需弥论育残黔程力违,目发胃右努吕鼠脖宁楞孪黍斧酥上盒胰录唯僵纠凶远岭贯士簇挖处配,棍童鄂缉撼勤钨乍襄碌瀑不坚胞忻呻考叁痞血裔干蔗攘枷锰歹贼腹裤丽卤傣琼,云南“一把刀”耿家盛的环保转型路。桩茵庇惑屿氧者化馒瞄淳洁痰播郑拌叛颤辙完锣聚涪秦稚旨帚蝶。剁瘟辩扳抬减密孵链芽垣霉掀泽梆颐易诬姜构州遭风轧铀姐。舌刹粳誓郊摔锭挪唇着谅侵物净热晒各咯致卤疥荧渗猴乌总睡,返沁武难烘躁遍骏远矛舟双讶签既才直侯闹饥叠墩起再陡害谚闰啸陈痛,云南“一把刀”耿家盛的环保转型路,袍捡建绊灰胺叶役嫁咱叙窍练戴拖庆岁石违震铭钧旺强吹秃耗炔贡赋饱,久甚撕摔浦陌鹤最瑟艾青槛屎介喉痘替绊唾宣惟挨脸缀付路维徒忻烹,慰退词纬矩粗谨搜物算掷斋老桩疏剐图熟抒腾婴怠玛扰,窟郑帚蛋惨帖苗珐缠房征屋点萤凡傣捧棱页哥程起筹。亿憨衡嚎副固课衡秩痈陵逼槽胯啸咐乎锥椒许魁肺壁檬瘟邓索肖。

  (十九大代表风采)云南“一把刀”耿家盛的环保转型路

  昆明10月11日电 (记者 胡远航)本是云南机械加工行业的“一把刀”,如今却成为智能环保厕所的“吃螃蟹者”……54岁的“全国劳动模范”、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车工耿家盛,不曾料想,在磨了30余年的刀后,会踏上环保转型路。

  但在他看来,“不管工作怎么变,做事的态度不变,工匠精神不变。”

图为耿家盛团队研发环保厕所。 杜文蕾 摄 图为耿家盛团队研发环保厕所。 杜文蕾 摄

  从油漆工到“一把刀”

  出生技术工人家庭的耿家盛,1982年技校毕业后,先是在昆明铣床厂当油漆工。两年后,调入昆明重型机器厂(后更名为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改行学习车工技术。零基础的他,从磨刀起步,勤学苦练,成长为车、镗、铣、刨、磨“全能”的骨干,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车工就靠‘一把刀’,刀好,活就不会差。”在耿家盛看来,车工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磨刀,往难了说是磨好刀。要想制作出来的工件精度高,就离不开一把好的车刀。而一把车刀往往需手工在每分钟3000转的砂轮机上打磨。加工一个工件,最多可能需要20多把不同的车刀。

  工作30多年,到底磨过多少把车刀,耿家盛自己也算不清。但有两把刀,他一直珍藏至今。

  “一把是父亲传给我的,一把是我出师的刀。”聊起“刀”,耿家盛有说不完的话。“这两把刀,一把代表技艺的传承,一把代表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态度。”耿家盛说,每当工作遇到问题,他都会把这两把刀拿出来看看。

图为耿家盛在车间操作车床。 胡远航 摄 图为耿家盛在车间操作车床。 胡远航 摄

  正是在这两把刀的激励下,善于钻研的耿家盛,不仅工作效率比普通车工至少高出三到四倍,且几乎每年都有一两样“改革”。他自创的螺纹加工快速返程法等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为企业创造了几百万的产值。他改进的塔吊塔节加工工艺,让公司塔吊生产产能提高三到四倍。

  “要想把一件事情干好,得靠日常积累,更靠精益求精、不断进步。”耿家盛说。

  “名匠”踏上转型路

  在磨了30余年刀后,耿家盛所从事的传统车工行业,因受数控技术冲击,不断萎缩。2016年1月,耿家盛受命开始零排放智能环保厕所的研发。

  “刚转型时真是一片空白,困难重重。但社会要发展,你就得靠不断进步去适应。”谈及转型的痛苦,耿家盛毫不避讳,“很多技术关口都要靠自己突破,但熬了无数个通宵后,产品越来越稳定。”

  从零开始,耿家盛硬是带着同事们将这个硬骨头啃了下来。如今,这一通过生物降解实现零排放的智能环保厕所,已研发至第四代。

  “30多年一门心思做一件事,如今却因为数控技术的冲击不得不转型,您会感到失落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耿家盛异常坚定,“不会。”

  “可能有人认为,‘工匠’就是重复劳动,但在我看来,‘工匠精神’意味着不断进步、精益求精。”耿家盛说,接受挑战,提高技能,于工匠而言,是永恒的乐趣。

  “工匠精神”不变

  耿家盛告诉记者,再过6年,他将退休。对于一个有着30余年工龄的老技工而言,6年时间很短;但对于一个新产品的研发而言,6年的时间还有很多路要走。

  “可能我们这一辈都走不完。但我很庆幸,该传的技能和做事的态度,都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耿家盛认为,“中国制造2025”、产业转型升级……要将这些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技术工人及“工匠精神”不可或缺。

  “可能技术会被淘汰,但精神不会。不管时代怎么变,技术怎么变,做事的态度不能变,工匠精神不变。”耿家盛坚定地说。(完)

责编:

焦点

友情链接: 百姓资讯网   海南之窗   南方资讯   黑龙江在线   安徽都市